国土资源
地震
地貌
海洋
自然地理常识
西域地名
中国古代地名
人文地理常识
邯郸
上海
中国行政区划
世界地理
湖北地理
广西地理
中国宗教名胜
贵州地理
中国地理知识
地质年代
东亚名胜
地理名胜
水文
气候
环境保护
林业
自然现象
生物理论
自然生态
微生物
哺乳动物
鱼类
鸟类
动物生理
动物知识
植物
江西历史人物
东北历史人物
浙江历史人物
历史名人
外国文学家
文学家
红军人物
军事名人
经济人物
宗教人物
社科人物
查看更多
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搜索结果
热门搜索:
冲击力
勾股定理
万有引力
[单选题]
公司于2013年4月在上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后,发现2011年9月购入并开始使用的一台管理用固定资产一直未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30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净残值,A公司对此重大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假定A公司采用的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A公司2013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本年金额”栏中的“未分配利润年初余额”项目应调减的金额为()万元.
[多选题]
下列事项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单选题]
乙公司2005年12月投入使用一台设备,账面原价为800万元,预计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08年核查该台设备,首次计提减值准备40万元,并预计其尚可使用年限为2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自2009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则2009年该台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单选题]
甲企业于2007年12月购入生产设备一台,其原值为46.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5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从2010年起,该企业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5年改为4年,设备的预计净残值由1.50万元改为0.9万元。该设备2010年的折旧额为()万元。
[单选题]
某企业对下列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中,一般需要进行追溯调整的是()。
[单选题]
]某企业一台设备从2007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其原值为111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00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从2009年起,该企业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5年改为4年,设备的预计净残值由1000元改为600元。该设备2009年的折旧额为()元。
[多选题]
企业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应作为重要差错更正的有( )。
[单选题]
A公司2006年12月取得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类由于技术进步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2008年期末公司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2008年12月31日A公司的暂时性差异为( )。
[单选题]
A公司于2007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一台,当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5年,无残值,因该设备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与会计上相同。2009年末,该项固定资产出现减值迹象。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在2009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是()万元。
[多选题]
下列有关资产计税基础的判定中,正确的有( )。
[单选题]
2008年10月,甲公司用一台已使用2年的设备A从乙公司换入一台设备B,支付清理费1000元,从乙公司收取补价4000元。设备A的账面原价为50000元,原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未计提减值准备;设备B的账面原价为24000元,已提折旧3000元。置换时,设备A的公允价值为26000元,设备B的公允价值22000元。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甲公司换入设备B的入账价值为()元。
[单选题]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甲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了解到甲公司其中一台设备账面原值为2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年折旧.该设备在使用3年6个月后提前报废,报废时发生清理费用2000元,取得残值收入5000元.则该设备报废对甲公司当期税前利润的影响额为减少税前利润()元.
[多选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以下关于税收优惠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以下关于税收优惠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下列做法能够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的有()。
上页
1
...
4
5
6
7
8
9
...
67
下页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
京ICP备20220283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