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硫酸法名词解释:测定海水中总溶解糖含量的一种光度法。在浓硫酸的作用下,水样中的碳水化合物与显色试剂苯酚反应形成有色缩合产物。浓硫酸能使糖类发生水解(结合糖)和脱水反应,一般认为形成糠醛(戊糖)和羟甲基糠醛(己糖)类化合物。但对真实的显色机制和产物的色基结构等细节,目前还不能从理论上来阐明。因此方法是经验性的。一般的分析程序为名词解释:将苯酚试剂加入海水试样中混合,快速加入浓硫酸,在确定时间内显色后于490毫微米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加入浓硫酸时有明显的释热效应,反应液温度骤然上升,并与硫酸的加入速度和与环境的热交换条件有关,受环境温度、摇动状况和容器等因素的影响。一种改良的分析程序是名词解释:使海水试样与苯酚试剂的混合液冷冻,在此条件下滴加浓硫酸令显色反应暂时“冻结”然后在适宜温度下(100℃)恒温显色。此法操作简单,应用较多。但不能区分单糖和结合糖,只能得到总糖含量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