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小孔腐蚀② - 详细

小孔腐蚀②

小孔腐蚀名词解释:简称孔蚀。亦称坑点腐蚀。是典型而重要的局部腐蚀(见腐蚀形态)形式之一。其形态比较复杂多样,一般是指在金属材料非常局部的区面上出现的坑点状腐蚀。有时蚀孔孤立存在;有时则紧凑在一起,形成粗糙表面。蚀坑大小、深度和密集程度都是评价小孔腐蚀的重要参数。暴露在海洋大气中的金属材料,可能由于分散在大气中的盐雾和污染物质而促进小孔腐蚀。但是金属材料的表面状态和内部组织的不均一性,例如表面缺陷、膜层破裂、组织偏析和夹杂等,则往往是诱发小孔腐蚀的重要因素。在海水和海泥中,一旦金属材料表面的钝化膜(见金属钝化)或保护层遭受破坏时,就在暴露出的活化表面上形成局部阳极区,未破坏处成为阴极区,引起局部集中腐蚀破坏。小孔腐蚀一旦产生,就会因局部应力集中和自催化作用而迅速发展,并且难以阻止。最终常因穿孔而造成整体结构的损坏,所以它是比较普遍而又危害严重的腐蚀形式。小孔腐蚀与缝隙腐蚀(见缝隙腐蚀)有类似之处。一般对小孔腐蚀比较敏感的金属材料,如普通的不锈钢、铝合金等,往往对于缝隙腐蚀也比较敏感。选用适当的耐腐蚀材料和保护性涂层,注意合理的表面设计和壁厚裕量,能够有效地减轻小孔腐蚀的破坏性。使用缓蚀剂(见缓蚀剂)时,除非它能够完全抑制腐蚀,否则反会使小孔腐蚀加剧。研究和控制小孔腐蚀也是海洋腐蚀领域中最实际、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