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法名词解释:是利用被测组分在一定条件下与试剂作用产生有色化合物,然后测量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并与标准溶液相比较,从而测定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名词解释:当一束单色光(I0)通过有色溶液时,由于溶液中溶质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了一部分光能,透过的光的强度(I)就要降低。溶液对光的吸收(吸光度A)与有色溶液的厚度(l)和溶液的浓度(C)的乘积成比例
K为常数,它与入射光的波长、物质的性质、溶液的温度等因素有关。如C以摩尔为单位,l以厘米为单位,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摩尔/升,液层厚度为1厘米时溶液的吸光度。
比色法仅限于在可见光波长范围(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进行测定。从前海水pH的测定、目前海水中营养盐的测定,多用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