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壁虎
中文学名:大壁虎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亚目名:
中文科名:壁虎科
中文亚科名:
中文属名:壁虎属
拉丁文目名:LACERTILIA拉丁文亚目名:
拉丁文科名:Gekkonidae
拉丁文亚科名:
拉丁文属名:Gekko
拉丁文种名:gecko
拉丁文亚种名: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识别特征
全长300mm。尾长与头体长相等或略长,是最大的一种壁虎。背面砖灰色,密布橘黄色及蓝灰色斑点,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色灰白而有粉红色斑。头大,略呈三角形,躯干背腹扁平,通身被覆细小粒鳞,其间杂以较大疣鳞,缀成纵行;腹面鳞片较大,略呈六角形。四肢长短适中,指趾扁平,其下方具单行皮肤褶襞;除第一指趾外,均具
小爪,指间与趾间仅有蹼迹。雄性具肛前孔20余个。
[分布]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福建及云
南。台湾省有记录。据在广西8个地区调查,除桂
林地区外,其余7个地区所辖48个县(市)内的228个乡(镇)或村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东到印度支那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生物学]在广西主要生活于亚热带石灰岩构成的
石山中,山上有矮小树木并有供其饮水的水源,年
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在云南的栖息环境有3种类型:一为树洞中(西双版纳),二为房舍环境,三为喀斯特地貌石山裂隙中(河口),三种环境的共同特点是四周多农田。以各种昆虫为食物,亦有吃小型壁虎、小鼠、小鸟及幼蛇的记载。3~4龄(体长约130mm,体重约50g)性成熟,5~9月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年产1次,每次2枚。亦有只产1枚者,卵乳白色,近球形,刚产出壳稍软,1~2hrs后变硬,卵径一般为26.5×20.5mm,孵化期92~119
天(梁启等,1982,1985)。广西桂南地区8月上旬以后产出的卵到翌年3月才能孵出,需时198~205天。10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
[估计数量]据主产区广西的资料,50年代年平
均收购量236316对,最高的1958年达581507对;1963~1970年平均收购量为144937对;1971~1979年平均收购量降到58205对。80年代后,产量愈来
愈少。进入90年代以来,已逐渐呈现枯竭状态,目前许多集贸市场,尤其是边贸市场上见到的蛤蚧,是从越南和泰国进口的。唐业忠等(1995)设计用鸣声估计成年大壁虎居群数量的方法研究广西宁明县陇瑞自然保护区中心站山体总面积101669m2范围内成体的密度为0.069条/100m2,该保护区每年被捕捉的
大壁虎在2400条以上。目前广西东兴口岸每天有大量蛤蚧进口,而且越南境内的捕捉范围不断南移,这可从体色的变异来判断(广西农业大学唐业忠1995
年10月通信)。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目前国内大壁虎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几近枯竭。
[致危因素及现状]大壁虎去内脏干制的整体中药称蛤蚧,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剧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更加滥捕乱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此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壁虎的栖息地逐渐缩小,也是影响它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驯养繁殖状况]虽然自50年代以来就开始人工驯养及繁殖的研究,但规模甚小,且在饲料及繁殖问题上未能很好解决,很难说已经成功,更谈不上大规模增产满足市场需要。[现有保护措施]1988年
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与农业部联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大壁虎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①应及时将大壁虎上升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②在一定时期内封山禁捕,待数量恢复到一定
水平后,逐步开放。
③建立以大壁虎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若干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