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圣经摩西 - 详细

圣经摩西

正确答案:[]
圣经摩西:
读经:提前四。林前七。
圣句: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来十一24-25)。
课文:摩西是神所重用的忠仆,是以色列百姓极伟大的领袖,神藉着他于埃及行十大神迹,以救百姓出埃及;神又藉着他宣告神的律法典章,为要建立一个属神。合神心意圣洁的国度;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很多的榜样和教训。
一、奇妙出身
1.在黑暗危险时期:雅各全家为避饥荒,到埃及寄居,因约瑟的缘故,以色列人颇受欢迎,他们因此生养众多;但当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地时,看到以色列民族人数众多就害怕,想方法要来辖制他们,最后甚至下令,凡以色列民所生的男孩都要丢在河里(出一22),而摩西就在此时出生了。
2.其父母的信心:摩西的父母是虔诚敬畏神的人,摩西出生时,他们看他俊美,就以信心藏他三个月,后来不能再藏了,又因着信而把婴孩摩西放在蒲草箱里面,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并教摩西的姊姊在远处守望。
3.被法老女儿收养:此时,神安排公主看见这婴孩,且可怜他,摩西的姐姐立即把握机会,勇敢且智慧地向法老的女儿建议(出二7),不但使摩西能存活,且被亲生的父母抚养教育长大,这是神奇妙的恩典。
二、王宫受教
1.受埃及之教育:摩西被法老的女儿收养,长大之后,就被送入埃及王宫,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个说话行事都有才能的人(徒七22)。
2.不忘本族:摩西虽受埃及的教育,生活在埃及贵族的交际圈中,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以色列人,这可显出他父母对他教育的成功,也可看出神之保守和摩西的心志--"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意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来十一25-26),故当他四十岁时,因关怀同胞而打死一个埃及人,为躲避法老之处刑而逃往米甸旷野。今日我们是否有和摩西一样的心志?也不要忘了自己是属灵的以色列人的身份。
三、旷野牧羊
1.与米甸祭司同住:摩西逃到旷野,一天,见米甸祭司的女儿们被牧羊的同伴欺侮,便挺身帮助她们,因此受邀到她们家里,随后又娶了米甸祭司的一个女儿为妻,与他们同住;于此期间,他的妻子西坡拉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出二16-22)。
2.灵性的培养:神藉着摩西在旷野牧羊的四十年,改变他暴躁的个性,培养他的耐心。谦卑和吃苦的精神,使摩西成为合用的器皿,担负带领百姓出埃及的重责大任。
3.神的选召:当摩西八十岁,神的时候也到了;一天,摩西于何烈山下牧羊时,神向他显现,托付他带领百姓出埃及的任务,并以神迹坚定他的信心,也赐给他行神迹的应许,而且分派他的哥哥亚伦做为他的帮手。
四、勇离埃及
摩西蒙召时,虽曾推辞,最后在神的勉励下,依然承担此重任。他随即到埃及地去,和亚伦向法老提出让以色列百姓离开埃及的要求,但法老的心刚硬,一次又一次的藉故不肯,摩西就在埃及行十大神迹以刑罚埃及人,在这段期间,法老虽曾提出妥协的方法,但摩西坚持不留一人一蹄,全部人口财产均要离开埃及;最后在神对埃及地的刑罚下,百姓勇敢光荣地离开埃及。
五、带领百姓
1.为百姓代祷:百姓欢欣鼓舞地离开为奴受欺凌之地,走上旷野,要到神所应许的迦南地去。这条旷野的行程,充满各种的危险,路途崎岖难行,加上百姓成员的复杂,信心不足且充满各样的私欲,因此常常向神。向摩西法怨言,甚至想再回埃及地去,藐视神的恩典,常惹神发怒,而摩西一次又一次地为百姓代祷,求神赦免,解决各种难题,这种爱心。耐心真是伟大。
2.教导百姓:百姓在旷野,走到西乃山下时,摩西曾两次上山,每次四十昼夜,不吃不喝,于神面前领受十诫及律例典章,然后藉着各种机会。方式教导百姓,使他们明白神的律法,做为他们行事为人的依据和原则,真正显明神的百姓的尊贵性(申四5-6)。
3.温柔谦卑:旷野的生活艰难,不但百姓常发怨言,有时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更藉机攻击摩西,如可拉党的叛乱;有时一些同工因不明白且内心嫉妒而毁谤摩西,如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和哥哥亚伦,藉摩西的婚姻而攻击他(民十二1-2);这对一位忠心的仆人的打击是何等地大,但摩西都以谦卑。温柔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参民十二3。十六4-5),更于神为他伸冤而刑罚那些攻击他的人时,为他们代祷求神赦免(民十二13,十六22。45-47),这种以善胜恶的精神,是我们当靠主,努力去遵行的。
结语:摩西一生为神的家尽忠(来三5),但因在米利巴事件得罪神(民二十10-13),神不让他亲自带领百姓进入迦南;在他一百二十岁时,神领他上毗斯迦山顶,把迦南全地指给他看(申三四5-6),这实在是忠仆摩西一生最大的荣耀。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