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托洛茨基 - 详细

托洛茨基,L.D._

托洛茨基,L.D.名词解释:俄共(布)党内反对派领袖,第四国际建立者。生于乌克兰赫尔松县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原姓布隆施泰因,犹太人。1897年参加建立“南俄工人协会”,反对沙皇专制制度。1898年被捕,遭流放。1902年秋以署名托洛茨基之假护照出逃。1902年底到伦敦,参加V.I.列宁、G.V.普列汉诺夫等人主编的《火星报》的工作。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2次代表大会上属孟什维克派。1904年后,长期游移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俄国1905年革命期间回国,参加革命活动。12月当选彼得堡苏维埃主席,不久被捕。1906年在彼得堡狱中写了《总结与展望》,提出“不断革命论”: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间断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国际革命的不间断性。1907年2月在押解流放地途中逃脱,流亡国外。在维也纳组成“八月联盟”,以“中派”面目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中派立场。1917年二月革命后从纽约回国。1917年7月被俄国临时政府逮捕。同年7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6次代表大会上加入布尔什维克党,被缺席选为党中央委员。9月初出狱,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具体领导和指挥十月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担任苏维埃俄国外交人民委员。因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问题上与党中央有分歧,于3月辞去外交人民委员职务。后被任命为陆海军人民委员,9月又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19年俄共(布)“八大”后,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建设红军和指挥作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23~1924年,挑起有关党内民主问题的争论,遭到批判。1925年1月,被解除陆海军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5月,出任租让委员会主席,后任电力技术管理局局长和工业科学技术院院长。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