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雷锋走向世界 - 详细

雷锋走向世界

雷锋走向世界名词解释: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增加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民60年代初兴起的学雷锋活动,日益为世界人民所瞩目。雷锋的形象、雷锋的事迹和雷锋的精神,跨越国界,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向往。外国出现了学雷锋活动。
建立在雷锋故乡湖南省望城县的雷锋纪念馆,自1968年10月20日建成并开放以来,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万多名外国朋友和港澳同胞前往参观。一位美国教师吴玉婷看了雷锋展览,在留言簿上写道名词解释:“雷锋属于世界”。一位在上海留学的美国留学生温载克专程到雷锋纪念馆参观。他在被问到向雷锋学习什么时说名词解释: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这些精神都是人类应该有的。他表示要和更多的人一起,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在北京留学的法国留学生学成回国前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参观后对纪念馆工作人员说名词解释:“如果我们人类都能像雷锋那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该多好啊!”日本一公司职员参观展览后说名词解释:我回去要告诉青年朋友们,要像雷锋那样生活。
不少国家都有学习雷锋的组织和活动。美国成立有雷锋研究会。70年代美国就有一批青年自发学习雷锋,他们派代表到中国购买雷锋的日记和介绍雷锋事迹的书籍,身穿胸前有“学习雷锋”字样的衣服,上街扶老携幼,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受到人们的尊敬。美国西点军校悬挂雷锋照片,学生手册上印有雷锋名言名词解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女青年凯西经常做好事,人们称她为美国的雷锋。泰国政府有关部门印发题为《雷锋》的小册子,向人民群众宣传雷锋精神,进行社会风尚道德教育。
人类的先进思想是没有国界的。杰出人物的思想一经产生,就必然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思想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传统文明的有机统一体。它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助人为乐、吃苦为荣的美德,必然为世界进步人民所认同和赞扬。诚然,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学雷锋和中国人民的学雷锋有本质的不同,不可同日而语。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里,占统治地位的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这与雷锋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提倡的学雷锋不过是把共产主义战士抽象为“人道主义”的楷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移植为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他们根本不可能学到雷锋精神的实质。因此,我们应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区分开来,把资产阶级和被他们统治剥削的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区分开来。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人际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名词解释:《共产党宣言》单行本第28页)资本带来了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但同时带来了尔虞我诈、心狠手辣、世态炎凉、冷酷无情,社会公德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人民渴望人间真诚的社会公德和追求人生的真善美,成为客观要求。雷锋和雷锋精神自然受到推崇。人们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在六亲不认的气氛中,向往、学习雷锋,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冷漠的人间得到温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有时模仿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思想行为,并进行宣扬,用以缓解资本主义自由世界道德沦落、社会风气腐败的积弊。这种实用主义的做法是不会持久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思想道德危机。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