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雷锋成长的道路 - 详细

雷锋成长的道路

雷锋成长的道路名词解释:雷锋是新中国诞生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和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的先进典型。苦难的阶级出身,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使他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无比仇恨,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无限热爱。他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朴素的阶级感情化为追求真理的动力,逐步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并身体力行,终于成长为一位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的成长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他出生在一个苦大仇深的佃农家庭,饱受日寇入侵的民族压迫和国民党反动派阶级压迫和剥削。双重的压迫剥削,使雷锋很快家破人亡,父母兄弟相继惨死,7岁时就成了孤儿,挣扎在死亡线上。深重的阶级苦民族恨,使雷锋对蒋家王朝满怀强烈的仇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推翻三座大山,雷锋和全国人民一道获得新生。新旧社会两重天,两种制度给了他截然不同的命运。无比憎恨封建地主阶级、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无限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对共产党无限忠诚是雷锋最根本的政治立场。“过去当牛马,今天做主人”。“伟大的党啊!您把我从虎口中拯救出来,脱离苦海见青天”。解放后,雷锋由孤儿变成国家主人,分得了土地,党和政府又送他上学读书。高小毕业后,相继在乡政府当通信员、县委当公务员,以后又在农场开拖拉机,到工厂当工人,参加人民解放军。在亲自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他目睹了新中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景象,深切感受到新中国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从而进一步坚定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1956年中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经济.决定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和新的道德观念、精神风貌、社会风尚,劳动人民之间逐步建立起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加之,共和国诞生后的头十余年,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为全国人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整个社会环境充满了学英模、赶先进,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气氛。雷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气息熏陶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所以,雷锋的成长是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物;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是雷锋成长的阶级基础;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是雷锋成长的社会基础和时代基础。
雷锋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教育和亲切培养的结果。雷锋9岁时家乡解放,从此他就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1948年春,雷锋结识地下共产党党员彭大叔。在彭大叔的关怀下,他受到党的启蒙教育,直至1952年底土改结束,是他朴素的阶级感情产生的时期。1950年党送雷锋上学读书,到1956年夏,他在学校受到正规教育。在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经常性的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加之参加土改等革命实践活动,使他朴素的阶级感情基本形成。高小毕业参加工作,彭乡长、县委张书记、赵副书记给他讲革命故事,灌输革命真理,并以模范行动给雷锋以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此以后,雷锋把自己的苦与阶级的苦、民族的苦联系在一起,开始走上自觉革命、向往共产主义阶段。1958年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思想境界逐步升华。1960年1月,雷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这座大学校,为雷锋迅速成长提供了特殊的良好环境。艰苦、紧张的军队生活,严格的军事、政治训练,严明的组织纪律,紧张的战斗作风,浓厚的政治空气,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切对雷锋坚定的阶级立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奋发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培养,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雷锋一入伍,高指导员就十分关心他的进步,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加强政治学习。团政委韩万金非常关心他的入党问题,教育他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毛主席提出的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八个模范”去做。入伍10个月,雷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思想上的飞跃,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对党的朴素阶级感情和感恩思想,上升到为实现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雷锋日记》中有30多篇记述他在党培养关怀下的成长过程。他写道名词解释:“在我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渗透了党的关怀”。“伟大的党啊……在您不断培养和教育下,使我从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一定知识和觉悟的共产党员。”
刻苦学习革命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是雷锋成长的理论基础。雷锋之所以能比较快地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与他的主观努力,刻苦钻研革命理论,认真改造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很大关系。他发扬“钉子”精神,争分夺秒,孜孜以求,刻苦攻读政治理论和革命书籍,向先进人物学习,如饥似渴地汲取精神营养。他把毛泽东著作比作“粮食”、“武器”、“方向盘”。他的学习公式是名词解释:问题——学习——实践——总结。他说名词解释:“我是1958年夏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过学习,提高了阶级觉悟,武装了头脑,增强了本领”。“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与改造思想相结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学习,他的思想得到升华,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永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就是雷锋的人生最高追求。雷锋在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同时,很注意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爱国分子为民族利益献身、自强不息、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以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将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贯穿在自己的思想行动之中。
雷锋在学习革命理论、认真改造思想的同时,非常注意向为中华民族解放而献身的英雄先烈学习。在他的139篇日记中,有近30篇讲如何向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学习的。他从鲁迅、方志敏、王若飞、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向秀丽等英烈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事迹中汲取营养,并以他们为人生楷模,学习仿效英烈们的思想、品格,牢记他们的名言,以他们为镜子对照自己的言行,踏着英烈的足迹前进。雷锋不仅向中国的英雄模范学习,对于外国的革命英雄,如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等,他也认真学习。古今中外,凡是有益于人民的先进人物的言行,他都牢记在心,并鞭策自己的行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的成长是人类先进思想哺育的结果。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