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文史 - 详细

[文史]二十四节气

[文史]二十四节气名词解释:

节气,古称为气,每个月内含二气,在前者称节气,在后者称中气,后人统称节气。

一年即有24个节气,是太阳转移到黄道上24个具有季节意义的位置上的日期。其名称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逐步形成的,是我国人民的独特创造。

至迟在商代,便有了冬至、夏至的概念,至西汉已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称与现在所用完全相同。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节气的划分决定于太阳,是太阳视运动的一种反映,与月亮运动无关。

其实质是把黄道分成24等分,太阳通过每等分的时间大致相等,因此在公历中日期变化不大,一般是“上半年六、二一;下半年八、二三。”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