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准备活动名词解释:为使机体活动达到较高水平进入比赛,以便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大工作能力的一项练习它能使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立即获得高度收缩,避免肌肉和肌腱等拉伤。同时可克服“比赛前状态”不利的现象。如运动员有比赛紧张的表现,可多做些较放松的练习,相反,如果比赛前反应不兴奋,就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刺激性的练习,使大脑皮层保持最适宜的兴奋性。
赛前准备活动的负荷量应根据比赛项目、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而定,通常宜安排一些慢游、基本动作练习和技术游,并进行少量的短距离冲刺或间歇游,使身体很快进入比赛状态。
从准备活动结束到参加游泳比赛这段休息时间安排是否得当,对比赛成绩有很大影响。运动员休息时间的长短一般取决于赛前训练水平、比赛项目的特点、比赛性质、身体状况等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赛前准备活动后,优秀运动员最适宜的休息时间为30~40分钟,其次是3~5分钟,而休息10~15分钟效果较差。此外,准备运动后应穿着保暖运动衣,使肌肉保持较高的温度,赛前准备活动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名词解释:1.缺乏水中做准备运动的条件或比赛提前进行时,可用陆上体操或热水淋浴的方法来代替;2.气温和水温较低,在陆上做练习时要穿较厚的运动服,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3.如上、下午均要参加比赛,运动员处于较兴奋状态时,下午准备活动量可减少;4.临大比赛前,运动员处在较兴奋状态,可适当增加陆上练习的分量和水中慢游的练习,促使运动员保持镇定状态;5.运动员兴奋性降低时,准备活动除应保持或增大练习量,同时还应增加短距离速度练习,陆上练习可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