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诗》名词解释:《论语》名词解释:“子曰名词解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记载了他的主要言论。孔子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不学诗无以言”(《季氏》),主张通过礼乐文饰来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孔子的文学观对后世的文学批评起着重大的影响。
兴于《诗》名词解释:《论语》名词解释:“子曰名词解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记载了他的主要言论。孔子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不学诗无以言”(《季氏》),主张通过礼乐文饰来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孔子的文学观对后世的文学批评起着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