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学名词解释:1945年2月创刊于重庆。邱晓崧、魏荒弩主编。16开本。共出版2期名词解释:第1期名为《诗人与诗》,第2期名为《为了面包和自由》。第3期已编好发排,终未能出版。办刊宗旨名词解释:团结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广大诗人,打击日本侵略者。郭沫若、茅盾等支持创办,臧克家、王亚平、李广田、何其芳、姚雪垠、艾青、曾卓、徐迟、臧云远、苏金伞、鲁藜、吕剑、力扬、穆旦、彭燕郊等撰稿。他们实践了诺言名词解释:“为了受难中的祖国,我们得献出那一份热情,那一点血汗,为了反映艰苦抗战的最后阶段的可歌可泣的史迹,我们得坚持我们诗的岗位。”(第1期名词解释:《校后记》)同时,他们还出版了一套《诗文学丛书》。其中有曾卓的《门》、力扬的《我底竖琴》、汪铭竹的《纪德与蝴蝶》、何其芳的《夜歌》和袁水拍的《诗论译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