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名词解释:供养画出行图。位置与“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相对。绘于晚唐第156窟北壁及与其相联的东壁门北壁之下部。宋氏是张议潮的夫人,此图为宋氏夫人春游画卷。全画可分三个部分名词解释:(1)杂技舞乐部分。最前面为“戴竿技”,亦名“顶竿技”,画中一壮汉肩负长竿,四小儿于竿顶山木上伸臂横体、勾脚倒悬,作种种惊险玩技,恰如王建《寻橦歌》所描述的“翻身垂项欲落地,却住把腰初似歇”、“险中更险何曾失,山鼠悬头猿挂膝”。“戴竿技”侧有一人举竿护持,其后有乐工四人,吹笛、拍板、击鼓以协调小儿动作和制造适合的气氛。竿技之后,是舞伎、乐工献艺,乐工七人吹奏管弦,击鼓打点;舞伎四人,着大袖长袍,围成方阵,踏点迎拍,欢快挥袖,翩翩起舞。(2)出行图主体部分。紧接舞乐之后有车三辆,一辆榜题曰名词解释:“司空夫人行李车马”,二辆为坐车,车后有两乘六角亭式、八人肩抬的“肩舆”,是宋氏夫人女儿的乘舆。榜题曰名词解释:“小娘子檐舆”。车及肩舆前后,或有武士护卫,或有婢女多人捧奁盒、衣包,持纨扇,架鹦鹉相随。肩舆之后绘全画的中心人物宋国夫人。夫人束高髻,按一品夫人冠服制,髻上插花钗九树,着青罗大袖襦,长裙,披纱巾,登高头履,骑白马执缰缓行,马侧有一人牵辔引马,榜题为“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夫人前有一女官骑马导行,有乐工数人弹奏管弦,乐工两侧有数护卫。夫人马后有九人捧琴、壶、镜、扇、奁盒和香炉,其中一人着女装,八人女扮男装。画中宋国夫人及所骑白马均较其他随从高大,以突出主要人物。(3)饮食供给部分。画于东壁门北下部,与前画相接。画中绘卫士及引射猎骑和驱驼运酒食仆从多人,黄羊奋蹄奔逃,猎骑疾驰追逐,十分生动。全画人物百余,骏马三十余,杂技舞乐,车舆驼羊,熙熙攘攘,有张有弛。从中可窥唐代贵族春游踏青的煊赫豪富气派,其气势与规模可与唐初卷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媲美。本画同与其相对壁面同位置的“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同绘于一窟,其轻松欢快,与该画之肃穆严谨,恰成对比,可称敦煌壁画出行图中之双璧。晚唐以后出现的“回鹘公主出行图”、“慕容夫人出行图”,基本上均以此为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