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名词解释:供养人画像。位于开元、天宝年间所造的第130窟甬道南壁。榜题为“都督夫人太原王氏”。天宝十二载(753)前后,有朝议大夫使持节都督晋昌郡诸军事守晋昌郡太守兼墨离军使乐庭瓌,驻节晋昌郡(即瓜州),故在第130窟绘都督及其夫人王氏供养像。都督夫人雍容华贵,身量超过真人,身后率领二女(“女十一娘”、“女十三娘”)和九名婢女。都督夫人身后的画中人物身量递减,显示出一派等级森严的气氛。都督夫人身着织花石榴红裙,肩披多层轻绡薄縠披帛,绿色锦带长垂胸前,云髻高耸,发上簪花,并有钗梳插饰发间,身后二女或着绿裙,或穿黄裙,一梳高髻,一戴凤冠,朱白衫上,分别披有多层丝绢披帛,身后九名侍婢均着男装,各依年龄,绾结出不同发式,或捧花,或执壶,或持扇,或擎布施的奁筴,侍立于夫人小姐身后,形成一幅以人物为主题的贵族妇女礼佛图,图中钗光鬓影、绮丽纷陈,为保存至今最为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使传世的唐人绘画佳作《虢国夫人出行图》、《簪花仕女图》与之相比,就显得纤小细屑。此图人物描绘优美丰腴,神态生动,已构成了独有的审美情趣,而在人物背景上,又树以垂柳,植以萱草,花树之间绘以蜂蝶,仿佛嗡嗡有声,在画面上构想出一片阳春三月、艳阳和煦的情景,为这群供养人增添了一段有声有色的香味飘溢的氛围,这种高超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手法是敦煌艺术具有高度成就的实证。可惜的是这幅壁画在宋代曾被重修者镘在下层,后经风雪兵燹近千年的毁损,上层壁画碎裂残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始被人剥出,由于当时的剥离技术条件太差,多有残缺,现只能看到五十年代经过研究临绘出的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