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② - 详细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②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名词解释:简称《坛经》、《六祖坛经》、《法海本坛经》。佛教典籍。唐慧能述,弟子法海集记。一卷。(1)S.5475,首尾皆全。(2)北冈48,首残尾全。(3)敦煌市博物馆藏本,首尾皆全。(4)原大谷探险队所得本,现下落不明。此经是现存最古的《坛经》写本,是禅宗南宗的基本理论典籍。约成书于公元780年左右,主要记录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语录。体现了慧能要求习禅者体认佛性的自身清净,以树立佛教的宗教世界观的思想特征。文内认为人人都有佛性,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只是由于有妄念浮云遮掩了人的清净佛性,才使佛性无法显现。因此,必须吹散妄念浮云,使清净佛性显现出来。故主张“无念”,即“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并把“无念”的理论与《金刚经》中的“无相”、“无住”相结合,提倡“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宗教实修方法。亦即“于诸境上心不染”,以吹散妄念浮云;“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本性;“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此经在佛的境界是要经过长期修炼才能达到、还是当下觉悟就能达到的问题上主张“顿悟”说,称“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强调让思想意识与佛法真理相契合,认为这就是成佛。反对净土宗往生西方净土的思想,称“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另一重要思想是反对坐禅,认为坐禅不但不能成佛,反而使人更远离佛,并对“禅定”作了新的解释名词解释:“外离相日禅,内不乱曰定。”主张要把这“无念”贯串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主张行住坐卧皆是坐禅,这实际上对修行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每时每刻都自觉地处在宗教修持的状态中。这些观点改变了传统佛教的面貌,在中国产生极大的影响。对研究中国禅宗历史、慧能及其思想有重大价值。历代《坛经》传本甚多,敦煌本以往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日本《大正藏》据S.5475录文收入第四十八卷。并有铃木大拙《敦煌出六祖坛经》、宇井百寿《坛经考·附录》、柳田圣山《六祖坛经诸本集成》、郭朋《坛经对勘》、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等多种录校本问世。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