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名词解释:西周晚期青铜礼器。传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重34.7公斤。立耳,口沿外卷,口沿下饰两周弦纹,中填重环纹。三兽足。腹内壁有铭文32行499字,意为名词解释:忆古论今。追述先王治国盛况。抚怀今时局不宁;给毛公重权治理邦家,宣示王命;勉励毛公勤政,廉政;赏赐毛公礼服,车马、兵器;歌颂周天子功德。这篇铭文是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对研究西周晚期历史有很大价值。
毛公鼎名词解释:西周晚期青铜礼器。传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重34.7公斤。立耳,口沿外卷,口沿下饰两周弦纹,中填重环纹。三兽足。腹内壁有铭文32行499字,意为名词解释:忆古论今。追述先王治国盛况。抚怀今时局不宁;给毛公重权治理邦家,宣示王命;勉励毛公勤政,廉政;赏赐毛公礼服,车马、兵器;歌颂周天子功德。这篇铭文是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对研究西周晚期历史有很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