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殷墟卜辞② - 详细

殷墟卜辞②

殷墟卜辞名词解释:商代晚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占卜记事文献。因契刻于龟甲兽骨上,又名甲骨刻辞。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服药在来源于河南安阳的中药“龙骨”上发现,遂引起中外学者重视,方知安阳为殷墟,于是甲骨被广为搜罗。以金石学家罗振玉为最。1904年金石学家孙诒让(1848—1908年)著《契文举例》一书开甲骨考释之先河。之后王国维、唐兰、于省吾、郭沫若等人在甲骨文研究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甲骨文字4500字左右,可识者约1700字。卜辞的内容有关于国家与阶级方面的,如奴隶主与奴隶、贵族与平民、军队、战争、官吏、纳贡等;有关于社会生产方面的,如农业、渔猎、畜牧、手工业、商业、交通等;有关于天文历法、宗教方面的,如气象、祭祀、占卜、生育、疾病、鬼神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结合商代考古成为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卜辞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开汉字象形、假借、形声之始。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