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古汉语 - 详细

[古汉语]恬淡

[古汉语]恬淡名词解释:

安静、淡泊。

《老子》云:战争是残酷的,兵器是不祥之物,大家都厌恶它,有道德修养的人都不使用它,古人认为左阳右阴,阳生而阴杀。因此,平常都以左为贵,只有在用兵之时,才以右为贵。

因兵器是不祥之物,为君子所不用,“不得已而用之,恬谈为上。”(若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打仗胜利了不要得意洋洋。

如果得意洋洋,忘乎所以,就说明喜欢杀人,喜欢杀人者,就不能得到成功。(《老子》第三十一章)后引申为:不慕名利。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安静、淡泊。

从维熙《三十八年云和月——离情偶记之一》:“现在,乐清有个号称‘电器城’的柳市,1979年前,我协助这个地方的小工业厂家,搞设计,搞推销,干得还挺带劲。到现在,柳市富了,请我回去,我倒甘居恬淡清泊的生活了!”《随笔》:“在这群慷慨轩昂,飘逸恬淡的骚客后边,最后一位竟是以《出塞》、《从军行》的边塞诗辉煌了许多世纪的‘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昌龄。

”《文学报》:“周作人的散文是以含蓄委婉、恬淡飘逸取胜的。”

②不慕名利。

《海峡》:“他生性恬淡,好饮美酒,酷爱书法、金石、古玩,把那功名前程,反倒看轻了。”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