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
巴比倫(城)名词解释:
1.地名原意名词解释:
「混亂」或「巴力的大門」。
2.所在位置名词解释:
附錄三第2圖第三行第4格。
3.地理情況名词解释:
它是古代巴比倫國的都城,位於現今的伊拉克境內。公元前2000多年時就有記載在此城地區建造巴別塔。伯拉河(即幼發拉底河)流經此城,附近土地肥沃,是古代文化發源中心之一。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時期的巴比倫城已佔地一萬公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但該城現已成爲一片廢墟。近代伊拉克中部的巴比倫省內,尚有古代巴比倫城的遺址。目前伊拉克正對這座城市加以修復。
4.聖經記載名词解释:
1)洪水以後,挪亞的曾孫寧錄開始建造巴別城(即巴比倫)(創10∶8—10)。
2)挪亞的後代「在地上分爲邦國。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創10∶32—11∶2)。示拿地區乃是當年寧錄建造巴別的地方(創10∶9—10)。這些後來住在示拿的人們竟想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爲要傳揚他們的名。耶和華神在那裏變亂了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座城叫巴別,巴別乃是「變亂」的意思(創11∶3—9)。
3)後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時,多次攻打耶路撒冷,把猶大人擄到巴比倫去作奴隸,最後放火焚燒耶路撒冷,猶大國從此滅亡(王下24—25章,36章;結12∶13,17∶12)。
4)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作奴隸之後,在流離困苦的生活中,還時而受到巴比倫人的戲耍,他們竟叫這些猶大人唱讚美耶和華的聖歌來供他們取樂,因此這些猶大人就更加思念耶和華往日對他們的眷顧,更加思念當年在耶路撒冷城中錫安山上敬拜耶和華的聖會。那時有人曾寫過一些動人的詩篇。例如名词解释:
我們[1]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
一追想錫安就哭了。
我們把琴掛在那裏的柳樹上。
因爲在那裏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
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
說名词解释:
「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
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
耶路撒冷阿!我若忘記你,
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我若不記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
我所最喜樂的,
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詩137∶1—6)。
5)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等人都曾預言巴比倫必要滅亡。
公元前606—561年是巴比倫的極盛時期。但先知們早就預言說名词解释:
因爲巴比倫人的驕奢淫逸和拜假神的罪,巴比倫的榮華必像所多瑪、蛾摩拉二城傾覆一樣,成爲荒場,無人居住。這些預言,在公元前536年波斯王古列進攻巴比倫時,果然應驗。現在往昔的世界第一大城已蕩然無存,只有它的遺址供後人尋思(賽13章,14∶1—23,46∶1—2,47章;耶50—51章;詩137∶8)。
6)使徒約翰曾敍述他見到的異像說名词解释:
「那大城裂爲三段,列國的城也都倒塌了。神也想起巴比倫大城來,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遞給它」(啟16∶19)。約翰又說他在異象中看見一位天使,那位天使「大聲喊著說名词解释:
『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處,和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啟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