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梅热拉伊蒂斯 人(1961 ):
作者简介 爱图阿尔达斯·梅热拉伊蒂斯(1919 —)苏联立陶宛诗人。
生于工人家庭。曾在大学法律系学习。从事过共青团工作,卫国战争时期当
过随军记者。 1935 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早期的诗集有: 《抒情诗集》 (1943 )、
《从祖国吹来的风》 (1946 )、 《复活的土地》 (1951 )、 《我的夜莺》 (1952 )、
《弟兄的诗篇》(1954 ),这些作品继承了立陶宛抒情诗的艺术传统,具有
鲜明的民歌歌谣风格。50 年代开始探索新颖的表现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形式
独特、风格卓尔不群的诗歌作品,如诗集《异国的石子》(1957 )、《在繁
星脚下》(1959 )、《琥珀里的太阳》(1961 )、《自画像》(1962 )等。
1961 年他的代表作诗集《人》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于 1962 年获得列宁文
艺奖金。组诗别出心裁地以“手”、“眼睛”、“嘴唇”、“血”“声音”
“思想”等为主题绝妙地构成了对人的颂歌,极富力度地揭示了人类的命运、
人类的使命、人类的力量,人类与大自然万物的无所不在的密切联系。此外
还有《心电图》、《航空草图》(1966 )、《旋转木马》(1967 )、《叙事
小诗》 (1975 )等。散文作品有 《抒情杂感》 (1964 )、 《夜间的蝴蝶》 (1966 )、
《这里是立陶宛》(1968 )。他撰写了学术著作《安塔卡利尼斯的巴罗坷》
(1971 )。还用立陶宛文翻译过普希金、莱蒙托夫、谢甫琴科、马尔夏克等
俄罗斯诗人的作品。梅热拉伊蒂斯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曾任立陶宛最高
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立陶宛作协主席和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
内容概要 诗人以《七弦琴》作为整部诗集的引子,展开了自由舒展、
意境开阔的抒情。诗人说,他没有七弦琴,但是夜莺,烟囱、草地、树林的
喧响在他的心里融合成了一支和谐的旋律,于是诗人拥有了一把七弦琴,于
是诗人从内心深处奉献出一部高亢激越的诗集《人》。第二首诗是《人》,
是这部诗集的主旨所在,诗人以鲜明、令人感奋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真正“大
写”的人的形象。在这里,人是真正顶天立地的:“我双脚踏住地球,/ 手托
着太阳。/ 我就这样站着,/ 站在太阳和地球两个球体之间。”他赞颂了人是
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同时又高于大自然,人所
创造的一切比大自然的杰作更为辉煌。 “乌的继续——飞机,/ 和雷电的发展
——火箭,/ 从象地球一样圆的头脑里,/ 我得到这一切。”诗人明确表达了
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善于思考和勇于创造的人类是大地的轴心。“没有我地
球会怎么样?/ 死亡、干瘪、发皱的地球/ 将在无边的空间绯徊……”接下去
9首诗,构成了完美的组诗,是全诗的重心所在。它们是《手》、《血》、
《心》、《眼睛》、《声音》、《大地母亲的一小部分》、《头发》、《嘴
唇》、《思想》,从各个侧面巧妙地完成了对人的赞颂。《手》无疑是讴歌
一双承受着巨大劳动的手。这双手播种与收割,手掌上托着浸透了甜蜜劳动
汗水的面包,这双强劲有力的手可以完成每一项正义的事业, “高带着红旗,
穿过战斗的火线,从炮火下送走受伤的人。”这双手是献给工厂和田野,树
林和果园的/ ,是献给无边无际的祖国的土地的。 《血》抒写了人类的血管奔
涌着自由的沸腾的热血,热血象征着永不衰竭的激情和爱。《心》显示着一
颗敏感而仁慈的人类之心,它盛满了同情、关怀和博爱。“不论在哪里枪毙
人,/ 子弹——所有的子弹!——都落在我的心上。/ 不论干涉者、占领者/
在哪里踏上了/ 别国的田野,/ 他们都是贱踏着我的心。”《眼睛》描述人的
眼睛如同星星一样在注视着世界,眼睛也象溪流一样清澄,乌云来了,眼睛立刻会优伤、浑浊,如果乌云驰去,眼睛又会象太阳部样闪闪发光。 《声音》
这里面回荡起诗人深沉的声音,他抨击人类无谓的冲突和战争,诗人的声音
在旷野里章告:“我要说,从被焚毁的书籍中,从坟墓和乌黑的废墟中,升
起温柔洁白的玫瑰,迎着太阳,/ ……我说,不是到了应该用“和平”这个字
代替‘战争’这个字的时候了吗?/ 我说,不是到了应该用‘幸福’这个字代
替‘苦难’这个字的时候了吗?”《大地的母亲的一小部分》揭示了人与大
自然万物那种亲切和谐的关系。在花朵、雨水、火焰、树枝、雪花、草茎中
欢欣地跃动着人的美好的生命力。《头发》写我的头发曾经鸟黑,但是在克
服磨难的历程中,我的头发变白了。这满头白发并不让我忧郁,因为我的白
发是格外光明灿烂的。《嘴唇》:嘴唇张开了,语言象一群小鸟飞出来了,
心灵在引导着自由决乐的语言,嘴唇曾经呐咸,高唱战斗之歌。但是嘴唇在
期待和渴求着欢乐的野果、香烟、蜜、茶阳亲吻。《思想》以人类博大深邃
的思想而自豪,人的思想是可以任意弛聘的,越过重重高山,冲入无限的星
空,最终成为宇宙的胜利者。接下去是《爱情》,抒写了终生不渝的爱情,
并更进一步透露出人与人之间阔大无边的友爱。《泉水》写的是大自然对人
的厚爱与恩赐。只要嘴唇靠近泉水,力量和建康便会源源地注入疲惫的身体。
《女人》可说是隽永的散文诗,细腻而委约地描绘了四幅女性肖像,指出女
性应是纯朴的富有蓬勃朝气的,女性应是风姿绰约的,女性应是崇高非凡的,
女性会嘲笑我们的弱点,我们的偏见。《脚步》指出,人的脚步不应停留下
来,新生活正在呼唤着我们。《瞬间》写的是人与时间的抗争,写得乐观风
趣。诗人倘若写出了美妙的诗篇,便能够让生命得以延伸。《我赞美》,诗
人以火热的诗句赞美人的爱情欲求和肉体美。《名字》写的是个人的名字并
不重要,虚荣的东西不值一提,重要的是让生命留下丰硕的成果。《音乐》
着力描述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激昂旋律和精神力量唤起人们为正义、为幸福而
奋斗的激情。《达伊娜》展开了在暴风雨之夜的遇想,美丽而动情地表达了
对女儿的情感,进而祈求着整个世界获得安宁和幸福。《把我的眼睛解开》
写的是一个正义的志士临刑前的威武不屈的壮烈情怀。 《烟囱》借助于烟囱,
写出工人劳动者的艰辛、他们的反抗,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责任感。 《一滴水》
通过一滴水写出普通人的权利:它同波浪汇流一体,它同波浪一起激动。 《海
洋》赞美了大海勇猛的、桀傲不驯的性格。《灰烬》写于奥斯维辛,诗人面
对棕色的尘土、枯骨的碎块,感到难言的痛苦,他不能呼吸,他以全身心呼
吁:人类必须抗拒战争。《我不怕》歌唱了希腊民族英雄贝劳扬尼斯,把他
誉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章节》中诗人以自己的诗篇而自豪,他的诗句是
种子,他的诗集是田地,他的作品散发着松软的泥土和谷物的清香。
《苹果》一诗把地球想象成香甜的苹果渐渐成熟,渐渐变红,诗人对未
来怀着温柔的遐想。《不,破坏者,你不会胜利》揭示了一个真理、世界从
来不属于暴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的主人。《伊卡洛斯》则是面对着
闪烁的群星、面对着象心一样敞开的宇宙抒发了共产党人的豪迈之情。值得
一提的是,最末第4 首诗《觉醒》又一次有力地概括了全诗的主旨,与开篇
的《人》遥相呼应,诗人大声宣告:“我是人,我属于我自己。”诗人指出,
人类在今天已经打碎了一切人为的偶像。人不再脆弱、不再盲目,他站立起
来,和他并排在一起的是光芒四射的一轮红日。
作品鉴赏 这部想象奇特、气魄宏大、手法新颖的诗集由引首以人为主
题的哲理抒情诗组成。各首诗写作时间不一,大部分写于50 年代末,其中不少写子诗人出国访问期间。这引首抒情诗,诗题各有不同,意境,手法各异,
但回旋着同一个乐观昂扬的基调:那就是满怀激情地赞颂人类。从火热的诗
行中我们时时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跃动的心。诗人期望让劳动、自由、仁爱
和智慧在全世界象太阳那样闪耀发光,诗人呼唤着良心和道德,怒斥着战争,
吁求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诗集透射着强劲的时代气息,反映出公民意
识的深刻觉醒。苏共20 大以后,“个人崇拜”“领袖偶像”被第一次彻底击
碎了。对“神”的否决与批判真正激发起对“大写的人”的信念,对人的价
值、尊严、心灵的赞颂。早在20 年代,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就致力于赞美
“普通劳动者”。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曾把列宁称为“普通人”、“最富人
性的人”,认为列宁是与千百万农民共命运的普通人, 而不是 “万能的主宰”,
更不是令人敬畏的所谓的“神”。梅热拉伊蒂斯有力地继承了高尔基、马雅
可夫斯基这一人道主义文学传统。在某种意义上,梅热拉伊蒂斯比他的前辈
视野更开阔,他经历了二次大战的空前的劫难,他目睹了“个人崇拜”导致
的种种悲剧,他更领略了现代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之
下他的创作更具新意,把人的精神境界又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诗歌在艺术上更是洋溢着非凡的艺术魁力。诗人不拘泥于现实主义的典型性
描写,也不取用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而是出色地借鉴了马雅可夫斯基未来
派的一些艺术手法。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讲求篇章严谨简洁,既豪迈慷
慨,又隽永深沉。形象伟岸,超越时空。语言夸张奇异,极具力度。打开诗
集,立刻会被一派崇高之美所震撼,诗人着力构成的意象是无与伦比的宏伟、
浩瀚、壮丽。诗人多次启用太阳、地球设喻。是的,要塑造出顶天立地、气
度不凡的人,除了用太阳、地球这两个穿越时空的形象之外,难道可以找出
比这更贴切的比喻吗?在《人》这首诗中,作者把人推出画面,让人豪迈地
屹立在天地之间:“我双脚踏住地球,/ 手托着太阳。/ 我就这样站着,/ 站在
太阳和地球两个球体之间。”人象一个轮廓鲜明的巨大剪影,如此富有立体
感,雕塑美,如此富有力量和自信!诗人还把人誉为被9 个行星围着旋转的
太阳,人就如同太阳那样自由地放射出灿烂的光华。诗集作为完美的大型诗
作,在构思上也显示出非同寻常的艺术匠心。诗人巧妙地构筑了以《手》、
《血》、《心》、《眼睛》《声音》、《大地母亲的一小部分》、《头发》、
《嘴唇》、《思想》9首诗作为整部诗集的核心。诗人将各个器官进行了拟
人化处理,注入了哲理的内涵,形象、生动、贴切地从各个细部来热烈赞颂
人类生命的伟大、人类精神的崇高。《手》突出了劳动的珍贵和人的无穷创
造力。《血》象征了人类的不息涌动的激情。《心》代表了世界的良心和理
智。《眼睛》则表达当代人的忧患和强烈责任感。《声音》则是反战的警钟
在长鸣。《头发》抒发了青春不再,豪情永存的热沈。《嘴唇》则肯定追求
幸福的权利。这组诗的各个部分,似乎是一个个特写,既抓住了生理上的特
征,又挖掘了其中深邃的象征意蕴。诗集还有一个特点是成功地容纳了各种
风格的诗歌,有的寓意含蓄,有的抒情奔放,有的笔触细腻,有的简洁明快。
最突出的是《女人》这首诗,在形式上似乎不是诗,而是更接近散文,但细
读之下,则耐人寻味,是绝妙的散文诗,诗人在对四幅名画的揣摩欣赏中,
相信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应当和艺术境界中的女性一样显示出美、崇高与非
凡。
(汪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