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虾名词解释:也称“淡水龙虾”。甲壳纲,龙虾科。其形体与海中的龙虾相似而小,其大者不过50克左右。头胸长而壮,呈长卵圆形。前3对步足皆有螯,第一对特别发达,同蟹的螯差不多。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郊区,现已蔓延至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南、河北。近几年,餐桌上出现“淡水龙虾热”,苏北以盱眙为主,安徽以芜湖、巢湖为多,大量养殖,供城市需求。原产北美。20世纪40年代美在华大使馆人员带入南京使馆水池饲养观赏。由于其生长快,繁殖力强,可上陆爬行至另一水域繁殖生长,50年代南京城内池塘河流及郊区皆有发现,以后发展到苏南、皖南、苏北各地。常穴居田畦堤岸下,尤喜在菜田旁污泥水中活动。杂食性,喜食腐烂动物尸体。因甲壳血红、行动滞缓又好持螯争斗,深受孩子们宠爱。在农田水沟中穴居常危害蔬菜瓜果,长于藕塘又害及莲藕、芡实生长,已成为农业大害。现已成美食,农民自己钓(主要鼓励孩子们钓);欢迎城镇居民钓。20世纪80年代人们用手竿鱼钩钓。因其大螯钳住食物不松,钓取大都百发百中,取钩难,钩线损失大,浪费时间多。90年代有人采用无钩钓(蛙钓法),效果大大改变。取1米长竹梢一根,梢尖系一根1米长左右麻绳或粗三股不透明锦纶线,系钩处不系钩,绑一块鱼块(腐鱼尤佳),或一块腐肉,沿沟堤塘边行走,伸鱼肉块入塘沟边水中,上下提动引逗,大头虾即用大螯钳住,送至嘴边进食,提起觉得有分量和颤动,即拎出水面,或直接上岸,或一手持浅抄网抄住,大头虾落在地上或网上即放开食物,将虾倒入竹篓,再走再钓,5—10月为旺季,半天可钓100—200只,计1000—2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