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新修大藏经名词解释:简称《大正藏》。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至昭和九年(1934),由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小野玄妙等人组织的“大正一切经刊行会”编辑出版。全藏100卷,收佛典3360部,分正、续两篇和别卷三部分。正篇55卷,收经律论及中国撰述的主要章疏2184部。其中经藏按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槃、大集、经集、密教分为十类;律藏包括上座、华他、大众、法护、有、菩萨戒;论藏分释经论、毗昙、中观、瑜珈、论集五类。杂藏有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及目录。续篇30卷,收经典736部。主要是日本撰述,分续经疏、续律疏、续论疏、续诸宗、悉昙等。最末一卷专收敦煌本等古逸书和疑伪经。别卷15卷,其中12卷以图像为主,搜集日本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画363种。另3卷为《昭和法宝总目录》,包括大正藏目录、勘校目录、著译目录和中国、日本等古版大藏经目录77种。本藏以《高丽藏》为主要底本,除与《资福藏》、《普宁藏》、《嘉兴藏》对校外,还参校日本天平、敦煌等古本及现存的梵文、巴利文经典,校勘记一律注附当页,是目前国际佛教界影响最广的汉文大藏经。1960年曾再版。日本“大藏经学术用语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大正新修大正藏索引》,为佛学研究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