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神学名词解释:20世纪西方新教神学思潮之一,是存在主义哲学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存在和人生为基点,从剖析人的异化入手来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人因社会危机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和绝望情绪,试图从人的生存结构和自我实在本身来说明基督教信仰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新教存在主义神学以R·布尔特曼、F·哥加尔滕、F·布里、P·蒂利希和J.麦奎利等人为代表。布尔特曼受海德格尔思想启迪而提出其对新约的生存解释和非神话化主张,开始将存在主义哲学引入基督教神学。哥加尔滕以一种生存论渠道作为连线来回顾新教神学历史,总结路德以来的神学发展及变迁。布里在其生存神学中声称恩典和启示及与生存一道赋予世人,从而提出对布尔特曼宣道神学的修正。蒂利希从生存概念上强调上帝作为终极的东西乃存在的基础和力量,即存在本身,从而把人的终极关切与上帝信仰联系起来,使人从其此时此地之亲在走向存在和上帝。麦奎利则系统研究存在主义理论与历史,致力于基督教神学体系的重建与完善。此外,天主教神学亦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如在K·拉纳、Y·康加尔和E·施莱毕克斯的理论中都有着存在主义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