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理条件名词解释:矿床地理位置的优劣及其特点往往决定了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与矿山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般说来,地理位置优越的矿床则容易优先地被开发利用,并且规模较大,发展速度也较快;反之,有的矿床,虽然储量大,质量好,但由于其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不如前者,而往往开发较迟,规模也较小。评价矿产地理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名词解释:(1)矿床与重要用户的关系,即矿床规模与消费对象的数量比例是否相适应,保证程度的大小,与消费地点的距离。(2)矿床所在地的水陆交通状况,组织产品的运输条件,运输能力的保证程度及最经济合理的运输路线。(3)为矿床开拓、开采、加工所需要的燃料或动力的分布距离与保证程度。(4)矿山基建和生产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坑木的分布地点、距离及其保证程度。(5)矿床开采所需的劳动力条件,特别在我国目前技术水平下,矿山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应加以重视。(6)矿山所在地区的现有经济基础及其发展条件,如农业生产水平、特点,供应矿工的粮食蔬菜及其他副食品的保证程度;城市建设基础与矿区建设的投资及矿工的居住等生活福利条件;工业生产协作条件等。除此以外,矿床所在地的地貌、气候、水文、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也影响矿山开采的方式方法、基建投资、劳动生产率和具体矿厂的选择等,应予以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