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最大限量名词解释:每一财政年度财政可以动员为收入的最高数量界限,即能从国民收入中分割出的剩余劳动产品(价值)M的总量。
由于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中V与M两个部分是互为消长关系,故财政收入最大限量首先取决于国民收入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产品量V的多少,即在每一财政年度内,财政收入最大限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减去国民收入中V的最低数量之后的差额。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因此国民收入中必须用于V的最低数量不仅包括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还包括劳动者作为社会主人发展自己个性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其大小等于社会平均必要产品量与全体生产劳动者人数W之乘积。应当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的消费水平也应不断上升;同时人口增长,为维持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也必须增加一定的消费。因此,从动态上看,每年国民收入中V的最低数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名词解释:1.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原来已达到的生活费用开支数量;2.维持原有生活水平必须供给新增人口的生活资料数量;3.维持社会正常生产和原有生活水平所必须增加的费用开支数量。这三因素形成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开支之和,就是每年国民收入中V的最低必要量,其中后两个因素决定的生活费用最低限量,即为每年国民收入中必须增加的V的最低限量。
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在正常情况下是不断增长的。财政年度内国民收入增长状况(包括增长数额和增长原因)对财政收入最大限量也具有决定作用。因此,从动态上看,财政收入最大限量就等于上年国民收入中的M的最大数量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客观最大限度之和。
财政收入增长的客观最大限量,即国民收入增长量中的M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名词解释:一是从事物质生产资料生产的劳动者人数增加;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料的节约。
因此,财政收入最大限量的数量关系式可写成名词解释:Mt=Mt-1 Bt;其中,Mt-1=Nt-1-(Vt-2 ②Vt-1),Bt=②Nt-[②Wt·t-1 (Wt-1 ②Wt)·②t]。式中Mt和Mt-1分别为当年和上年财政收入客观最大限量,Bt为当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大限量,Nt-1和②Nt分别为上年国民收入总量与当年国民收入增量,Wt-1和②Wt分别为上年劳动力数量和当年劳动力增量,t-1与t-2分别为上一年和上两年社会平均必要产品量,②Vt-1和②Vt分别为上年和当年社会平均必要产品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