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论名词解释: 一种否认人类能够认识或能够彻底认识世界的哲学学说。与可知论对立。这个名词首先由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但这种思想在古代就已产生。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休谟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局限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人们不仅不能知道感觉之外的客观世界是怎样的,而且不能知道客观世界是否存在。康德虽然承认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自在之物”,并说人的感觉是由它引起的,却又认为人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他们都把感觉看做是意识同外部世界隔绝开来的屏障。不可知论给宗教信仰开拓了地盘。一些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家,利用科学发展中的局限,竭力宣扬不可知论。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人类实践的成功,证明了人的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尚未认识的事物必将不断地转化为已被认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