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主观能动性 - 详细

主观能动性(哲)

主观能动性名词解释: 亦称“自觉的能动性”。是指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努力。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既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又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 ,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45页)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把人的意识看成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映,不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则夸大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看成是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任意发挥作用的东西。两者都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十分重视主观能动性,又强调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已的能动性。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