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标准名词解释: 指评价、判定认识或理论正确与否的尺度。这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派别提出过不同的真理标准。唯心主义者都是在主观范围内寻找检验认识的标准,都是用认识去检验认识,有的认为应当以“圣人”的意见为标准,如“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以《圣经》来裁判一切等;有的认为应以自己的观念为标准,如王阳明把“良知”作为“自家准则”;有的认为应以多数人的意见、感觉为标准,如贝克莱所说的“集体的知觉”就是“实在性的证据”; 有的认为应以“有用”、“效果”为标准。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虽然接近于主张以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但他所讲的实践仍然是一种精神的活动,还是没有找到标准。旧唯物主义者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他们以是否符合客观现实作为认识的真理性标准,如狄德罗提出要以经验、实验和观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费尔巴哈认为实践会解决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但是他们对于实践的理解是狭隘的、片面的,因而也没有科学地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才真正科学地解决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马克思说名词解释: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 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名词解释: 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