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名词解释:佛教术语。佛教内部关于修行方式的主张。无需长期修持,一旦把握佛教真理便可即时成佛;顿悟成佛说在印度大乘经典中已时有所见。在中国,南北朝时的道生首先明确表述了这种主张。他的理由是“理不可分”,故只能“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不二之悟便是顿然领悟。与顿悟说对立的是渐悟说。渐悟,指修行过程必须分为许多阶次,只有长期的甚而累世的努力才能达到证悟成佛。顿悟成佛说在道 生当时便多有争论。真正形成剧烈争执并形成宗派对立则是在唐代。禅宗以主张顿悟著称,唐代其他各宗派一般均谈渐修。禅宗内部又有南顿、北渐之说。南宗顿悟说以惠能为代表,北宗神秀则倡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