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利乌拉名词解释:18世纪印度伊斯兰教宗教学者、宗教改革运动先驱。生于*德里。15岁时学完全部宗教课程。后加入纳克西班迪教团,并在其父开办的希拉姆学院任教。1731年去麦加朝觐,向当地著名学者学习教义学和教法学。1733年回国后继续任教并开始写作。追随并发展了*希尔信蒂的社会和哲学思想,旨在社会正义、经济平等基础上端正穆斯林社会的方向,恢复伊斯兰教信仰;力图调和苏非派哲学史上“存在的统一性”和“经验的统一性”之间的矛盾,指出这两种学说并无本质差异。认为安拉不仅创造了宇宙万物,而且还制定了不可变更的万物轮回的法则,宇宙秩序乃建立在一系列因果关系基础之上。其思想对印度穆斯林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并形成著名的“瓦利乌拉学派”。主要著作有《古兰经注释》、《注释的原则》、《创见与模仿》及《真主论证集》等。1737年将《古兰经》译成波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