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吏部名词解释: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管理机构,东汉始将尚书尚礼曹改为吏曹,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郡唐列为六都之首,因其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国家关于职官之典,封爵册勋之制,权衡殿最之法,悉以用之。吏部下设四司名词解释: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吏部置布郎中二人,一人掌考天下文吏的班秩阶品。凡叙阶之法,或以封爵、亲戚、勋庸、资荫;或以季考、劳考。也有免除与复叙者,皆循法以申之,不得枉冒。一人掌小选,凡未入仕而吏京司者,也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员外郎二人掌判曹务。司封司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全国封爵。司勋司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掌全国官吏的勋级。考功司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内外文武官员的考课。掌官为吏部尚书。历代相设不改。清末将其权限并入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