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灭商和东征以后,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 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 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 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 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 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1.目的名词解释: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对象名词解释: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内容名词解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4.权利名词解释:世袭的统治权(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义务名词解释: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三大义务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军事)
6.特点名词解释:
嫡长子继承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7.主要封国
齐鲁燕卫宋晋等。
8.评价
⑴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西周时)名词解释: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⑵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东周时)名词解释:
①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②西周后期,随着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出现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而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9.崩溃
(1)时间名词解释:西周后期
(2)原因名词解释:①主要原因名词解释: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②根本原因名词解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
(3)表现名词解释:楚王问鼎、周郑交质、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