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中印边界冲突 - 详细

中印边界冲突

起因名词解释: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1914年,英国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企图以粗略红线划了一条划分印藏边界东段边界线的地图,即“麦克马洪线”。而印度从一九四七年独立之后,把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一个已经确定的国界,中印争端就由此开始了。其后印度政府不断向麦克马洪线推进。到1953年,印度基本控制麦线以南广大的中国领土,使这一非法的虚拟线基本成为实际控制线。此后,印度继续执行前进政策,妄图通过武力将中国边防哨所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1962年在面对严重武力威胁和印方率先武力挑衅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被迫自卫反击。中印双边间爆发严重边界武装冲突。
经过名词解释:在东段中国追击部队逼近中方传统习惯线后停止前进,在西段将印军建立的据点被全部扫除。后中方主动停火,使边界局面恢复到1959年以前的状态。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中印边界冲突后,双边关系沉寂了20多年。
评价名词解释:中印边界冲突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企图继承英国殖民政策,侵占中国领土。中印边境的自卫反击战保卫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在国际上开创了胜利军队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主动交还缴获物资的先例。此战为我国建设争取了和平环境,是一场典型的局部战争。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