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系统脱敏 - 详细

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名词解释: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程序
1)评定主观焦虑程度
通过简单的说明,让病人学会衡量自己的焦虑程度,并尽可能给以一个相对恰当的评分。评分通常以五分制为度量单位。0分是安宁平静,1分、2分、3分、4分、5分,焦虑依次递增,5分则表示极度焦虑不适。病人应学会熟练地估价自己的焦虑程度,这是治疗的第一步。
2)松弛训练
让病人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均处于最舒适的位置,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按照医生的指导语,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如借助于肌电反馈仪,则训练更有成效。通常要6-8次才能完成,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训练以外,还要在家中反复练习,要求病人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达到“呼之即来”可随意放松的程度。
3)设计焦虑等级表
那么要全部发掘、罗列出来,并进行相互比较,根据它们致病作用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排成一个系列。通常将刺激因素分为5等。目的是与主观焦虑程度(前面已讲述)相匹配。
即引起1分主观焦虑的刺激可视为一等;引起2分主观焦虑的刺激可视为二等:依次类推,能引起极强烈的情绪反应可评为主观焦虑5分者,自然被视为最高等级第5等。如果某个等级里的刺激因素不只一个的话,就找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尤其是最常遇见的刺激因素作为代表。将这五个刺激因素按其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焦虑等级表”。
理想的焦虑等级设计必须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尤其要注意的是:被视为一等刺激因素所引起的焦虑(即主观的焦虑评定为回分者)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聪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要使这一等级的刺激定量恰到好处,要使各等级之间的级差比较均匀,主要取决于患者本人。要求患者闭上眼睛在脑内形成各种刺激物的画面,画面要具体、清晰,并且患者置身其中能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患者根据自己真实体会到的感受对各种刺激因素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估。当然,如果有实际的刺激物,就用不着闭目想象这一过程。但在实验室或治疗室里,往往是没有条件让实际刺激物反复重现的。
4)系统脱敏
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首先让病人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物或刺激场面,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主观评分在1分左右)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病人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反复次数不限,直到病人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时为止。此时算一级脱敏。接着让病人想象高一等级的刺激物或刺激场面(即焦虑层次表中列为2分的刺激)然后又全身放松,反复多次,直到想象这一刺激不再焦虑紧张时为止。如此逐级而上,直到病人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最后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