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 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名词解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而制定的行政规章。1992年6月9日以交通部令第35号发布,自1992年7月1日起施行。共9章91条。主要内容名词解释:1.适用的范围名词解释: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包括外国企业)及与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有关的单位和个人。2.主管机关名词解释:交通部。其主要职责名词解释:(1)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2)制定有关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监督执行;(3)对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实施行业管理;(4)组织国家指令性运输计划的实施;(5)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6)协调与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有关各方的业务关系。3.名词与定义名词解释:(1)“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指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航运企业、港口装卸企业和承运海上国际集装箱的内陆中转站、货运站;(2)“内陆中转站、货运站”指在港区以外,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转运堆存和集装箱货物装箱、拆箱、办理集装箱及货物交接等业务的企业;(3)“海上国际集装箱”指经由海上运输的外贸进出口和国内中转的集装箱;(4)“与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有关的单位和个人”指海上国际集装箱的托运人、收货人、装箱人、拆箱人和外轮代理、外轮理货机构;(5)“承运人”指承运海上国际集装箱的海上、水路、公路、铁路承运人或契约承运人;(6)“集装箱经营人”指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租赁业务的人。4.企业的审核与批准名词解释:(1)设立航运企业,应经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报交通部审批。但设立经营珠江(不含港澳线)、长江、黑龙江水系干线运输的航运企业,由交通部派驻水系的航务(运)管理局审批。(2)港口装卸企业的设立,应经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报交通部备案;在长江、珠江干线设立国际集装箱港口装卸企业,应经当地省、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审批,报交通部派驻水系的航务管理局备案;在黑龙江干线设立港口国际集装箱装卸企业,由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审批,报交通部备案;在交通部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的港区范围内经营海上集装箱装卸业务,由港口主管部门审批,报交通部备案。(3)设立内陆中转站、货运站,应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报交通部备案。(4)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的海上集装箱运输企业,经交通部审核同意后,由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批。5.设立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名词解释:除一般企业登记成立的条件外,还应具备名词解释:(1)有与其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相适应的专用运输船舶、车辆、集装箱、装卸机械、堆场、仓库、通信设备、箱体检查设施及有关设施、设备及专业管理人员。(2)有与所经营的业务相适应的资金。其最低注册资金分别为名词解释:海运企业500万元;内河航运企业250万元;港口装卸企业500万元;内河航运企业250万元;港口装卸企业500万元;内陆中转站、货运站400万元。6.应提交的文件名词解释:(1)“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筹建申请书”。(2)设立企业的申请报告。(3)设立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4)设立企业的章程(草案)。(5)资金来源证明。负责审批的主管部门应于接到“申请书”及文件的次日起90天内,作出批准成立或不予批准成立的决定。批准设立的企业发给批准文件和《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经营许可证》。取得许可证的单位,持批准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设立海上国际集装箱的内陆中转站、货运站,还须凭许可证及批准文件向海关申请办理登记手续。企业变更经营范围,须凭《变更经营范围申请书》报原审批机关、海关、工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要求停业的企业,必须在计划停业之日的90天前向上述有关机关提出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7.集装箱应当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技术标准和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CSC)、国际集装箱关务公约(CCC)等有关公约的规定。海上国际集装箱的技术检验(制造检验、定期检验和修理检验)和发证(集装箱样箱证书、集装箱证书和集装箱检验证书)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中国船级社或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有关国际船舶检验机构负责。企业必须持上述有关证书向海关申请核发“批准证明书”和“海关批准牌照”,并按有关规定向上述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或申请实行连续检验计划(简称ACEP)。违反本条规定,造成货物损坏或短缺的,集装箱所有人、经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负责赔偿。8.参加营运的船舶应具备有效的适航证书;车辆应具备有效的行车执照;集装箱、装卸机械及其属具应具备有效合格证书。9.堆场、货运站在地面承受压力、排水条件、消防、照明、进出通道、通信设备、污水(物)处理设备、围墙、门卫、专用机械设备、集装箱卡管理设备或计算机管理设备方面,达到要求。否则造成集装箱或集装箱货物损坏、短缺的,应当负责赔偿。10.国内承运人可直接组织承揽集装箱货物,托运人可直接向承运人或委托货运代理人洽办进出口集装箱货物的托运业务;货运代理人可代表托运人或收货人办理集装箱进出口运输的托运和收货业务。11.托运人或收货人可根据提单注明的集装箱交付条款与集装箱所有人签订集装箱使用合同或租用合同。12.装运粮油、冷冻品及危险品的集装箱必须达到规定的指标。13.需在码头拆、装箱的,托运人、收货人应委托港口国际集装箱装卸企业拆装箱、外轮理货公司理货,并负担有关费用。14.集装箱卸船后,在港口交付的货物超过10天不提货,港口可将集装箱或货物转栈堆放,因此发生的费用,由收货人负担;在10天内,由港口责任造成的集装箱或货物转栈的费用,由港口负责。超过期限不提货或不按期限和指定地点归还集装箱的,应支付堆存费及集装箱超期使用费。自集装箱进境之日起3个月以上不提货的,海上承运人或港口可报请海关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货物,并从处理货物所得款项目中支付有关费用。15.运费及其它费用,应按国家有关运输价格和费率规定计收;国家没有规定的,按照双方商定的价格计收。任何单位不得乱收费用。16.未经海上承运人同意,场站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其堆存的集装箱占用,改装或出租,并严格按海上承运人的中转计划安排中转,否则应承担经济责任。17.发现集装箱不适合装运货物时承运人可拒绝接受,装箱人还可要求继续提供适货的集装箱。18.国家规定需检验、检疫监督的货物,在装箱前托运人应分别向法定检验、检疫部门申请检验、检疫出证。装箱完毕后应施加铅封,贴好有关标志。19.集装箱运输单证为名词解释:订舱单、场站收据、提单、装箱单、集装箱清单、设备交接单、集装箱积载图、集装箱的舱单、运费单、货物到港(提货)通知书、提货单、交货记录、集装箱溢短/残损单、集装箱货物溢短/残损单。20.海上承运人每日应向港口预报进口港的集装箱船舶;港口每日应向海上承运人预报集装箱船舶的靠泊计划。21.托运人在收到“装船通知”后,应于船舶开装前5天开始,将出口集装箱运进码头指定场所;并于装船前24小时截止进港。托运人或装箱人应在装船前48小时向海上承运人提供“集装箱装箱单”及有关出口单证。22.港口收到出口的集装箱货物后,向托运人签发“场站收据”,托运人凭此向海上承运人换取待装提单。23.外轮代理应于船舶开航前2小时向船方提供提单副本、舱单等所有完整的随船资料,船舶开航后(近洋航线船舶开船后24小时内,远洋航线开航后48小时内)采用传真、电传、邮寄等方式向卸货港或中转港发出必要的卸船资料。24.对进口集装箱货物,海上承运人应在船舶抵港前(近洋抵港前24小时,远洋抵港前7天)用传真、电传、邮寄方式向卸港的代理人提供完整准确的提单副本、舱单等整套必要的卸船资料。同时将上述资料分送港口、外轮理货、海关等单位并通知收货人。25.需装载超长、超宽、超高、超重等非标准集装箱,应在订舱前由托运人向港口提出申请,经确认后方可装运。26.商定的集装箱货物交接方式必须明确列入提单、舱单及场站收据。托运、收货人在向海上承运人订舱托运时,除合同另有约定的以外,可选择以下9种交接方式名词解释:(1)门到门;(2)门到场;(3)门到站;(4)场到门;(5)场到场;(6)场到站;(7)站到门;(8)站到场;(9)站到站。上述的“站”,也包括内陆中转站、货运站;“场”也包括内陆中转站、货运站的堆场。集装箱货物交接方式在提单和舱单上未列明或填写不清楚的,一律按站到站交接方式办理。27.集装箱的发放、交接实行《设备交接单》制度,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各有关单位必须凭《设备交接单》办理交接手续。28.船舶装卸时,外轮理货公司代表海上承运人与港口交接。凡卸船前发生的残损认定为原残,由外轮理货公司填制《设备交接单》,并经船方大副或值班驾驶员签认。在装船过程中发生的残损应认定为工残,由外轮理货公司填制《设备交接单》,经港口签认。29.出口货物所需的集装箱,应由集装箱所有人于装船6天前装备就绪。30.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各区段承运人、港口、内陆中转站、货运站,对其所管辖的集装箱和集装箱货物的灭失、损坏负责,并按照交接前由交方承担,交接后由接方承担划分责任。但如果在交接后180天内,托运方能提出证据证明交接后的损坏、灭失是由交方原因造成的,交方应按有关规定负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31.由承运人负责装箱、拆箱的货物,从承运人收到货物后至运达目的地交付收货人之前的期间内,箱内货物的灭失或损坏由承运人负责。32.由托运人负责装箱的货物,从装箱托运交付后至交付收货人之前的期间内,如箱体完好,封志完整无误,箱内货物的灭失或损坏,由托运人负责;如箱体损坏或封志破损、箱内货物灭失或损坏,由承运人负责。承运人与托运人或收货人之间要求赔偿的时效,从集装箱货物交付之日起算不超过180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33.由于托运人对集装箱货物申报不实或集装箱货物包装不当,造成人员伤亡,运输工具、货物自身或其它货物、集装箱损坏的,由托运人负责。34.由于装箱或拆箱人的过失,造成人员伤亡,运输工具、集装箱、集装箱货物损坏的,由装箱人责责。35.集装箱、集装箱货物发生灭失、损坏应按其交接方式或委托关系,由外轮理货公司向海上承运人、水路承运人或委托人提供理货凭证,需要商检部门鉴定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和有关规定办理。36.罚则共计7条。37.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的次日起15日内,向处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在30天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仍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8.本实施细则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