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管理规定名词解释:调整有关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的申请及发布的行政法规。1992年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1993年1月11日交通部令第44号文发布。共24条。主要内容名词解释:1.海上航行警告由国家主管机关或者其授权机关以无线电报或者无线电话的形式发布。2.海上航行通告由国家主管机关或者区域主管机关以书面形式或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发布。3.须及时申请发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活动及情况名词解释:(1)改变航道、航槽;(2)划定、改动或者撤销禁航区、抛泥区、水产养殖区、测速区、清磁场;(3)打捞沉船、沉物;(4)铺设、撤除、检修电缆和管道;(5)设置、撤除系船浮筒及其它建筑物;(6)设置、撤除用于海上勘探开发的设施和其安全区;(7)从事扫海、疏浚、爆破、打桩、拔桩、起重、钻探等作业;(8)进行使船舶航行能力受到限制的超长、超高、笨重拖带作业;(9)进行有碍海上航行安全的海洋调查、勘探和文水测量;(10)进行其他影响海上航行和作业安全的活动;(11)军事单位划定、改动或者撤消军事禁航区、军事训练区。有违反上述(1)~(11)条者罚款800~2000元。4.船舶、设施在海上发现下列情况,应当尽快向就近的区域主管机关报告名词解释:(1)航海图书上未载明的浅滩、礁石;(2)异常磁区或者海水变色;(3)沉船、沉物、危险物、碍航漂流物;(4)助航标志或者导航设施变异、失常;5.其他有碍海上航行安全的情况、航行通告的情形名词解释:(1)设置、调整或者撤消锚地;(2)设置或者撤消海难救助区、防污作业区、海上作业重大事故区;(3)设置、变更或者撤销分航制;(4)设置、撤除、改建、变更或者恢复助航标志和导航设施。6.违反本规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国家主管机关或者区域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节给予罚款、扣留职务证书或者吊销职务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本规定由交通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