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被害人主观状态② - 详细

被害人主观状态②

被害人主观状态名词解释: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时的主观意志状态。被害人主观状态决定着被害人对犯罪的态度和防范效能。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的态度可分为深恶痛绝的坚决抵制,麻痹大意的懈于防范,逆来顺受的违心屈从等多种类型。被害人主观上对侵害的排斥越强烈,受害的可能性就越小,即便受害,程度也较轻。人的意志具有情境性、层次性、可变性的特点,当被害人在总体上对犯罪侵害持排斥、反对的态度时,并不排除其意志力在不同情境下会出现波动,以致出现顺应、屈从、无明显反抗等表现。研究被害人的主观状态,对于深入揭示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消除被害人主观方面的被害诱因,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都有积极意义。有些案件,对被害人主观状态的考查,可以为准确区分罪与非罪(如强奸与通奸),此罪与彼罪(如诈骗与敲诈勒索)提供依据。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