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现象名词解释:被害事实的总和及其在与其他现象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在犯罪被害者学的研究中,被害现象主要是指由犯罪行为造成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实及其表现形态。犯罪被害现象是与犯罪现象紧密相联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变化以特定社会特定时期的犯罪现象为转移。犯罪被害现象发生的频率、被害程度的大小、被害现象的变化趋势,都受制于该社会该时期的犯罪状况。当现实社会中犯罪发生率低、恶性犯罪少的时候,被害现象自然会减少;犯罪形势严峻时,被害现象就会明显增多。当特定时期内经济犯罪活动猖獗时,被害现象亦多表现为公民个人、法人或国家的财产权利和经济秩序遭受损害;当特定时期内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增多时,被害现象的性质亦多表现为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被害现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被害主体的承受能力为转移。被害现象虽然是犯罪对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表现形式,但是被害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不利影响的程度,并不仅仅取决于犯罪本身的危害程度,它同时也受制于社会自身的承受能力。当社会本身处于动荡之中的时候,犯罪所引起的被害现象就会引起普遍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宁;当社会处于安定平稳的发展态势之中时,犯罪所引起的被害现象就会被安宁的社会环境所淡化。对一个百万富翁来说,遭受数千元的损失,也许无关痛痒,但是对一个全部家产不足万元的居民来说,遭受同样大小的损失将会引起痛不欲生的煎熬。对于被害现象,既可以从整体上进行宏观研究,以揭示其在一定社会发生、变化的规律性及其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一般联系,也可以从各个具体的被害现象入手,进行微观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以揭示每一或不同类型的被害现象发生的具体原因,了解现实社会中被害现象的真实状况。对被害现象的研究考察,对被害现象发生、变化及其原因的深刻认识,是确立和完善被害预防体系,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据。对被害现象的研究,对被害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也可以从一定侧面揭示犯罪的原因和规律,为完善犯罪预防体系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