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诱发性名词解释:被害人因挑衅、诱惑、非难、侮辱、漫骂等言行引起犯罪侵害的特性。被害诱发性能使被害人对犯罪行为具有趋近性,其本质是一种人格缺陷。在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中,被害人示诱挑衅于前,犯罪人起意施暴于后,被害人无形之中就起了“引火烧身”的作用。男性的被害诱发性,常招致暴力攻击和财产被侵;女性的被害诱发性常表现为在性犯罪过程中成为积极的配合者。被害人由于自身行为失当而诱使犯罪人对其施加侵害,突出地表现在对财欲、性欲、报复欲的刺激上。例如,女性被害人因行为轻佻,刺激了男性的犯罪意念。这是因为,任何犯罪的实施,除取决于犯罪人的心理结构外,外界的诱发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害诱发性的常见形式是名词解释:①举止轻浮,色情诱惑;②恶语激惹,武力挑衅;③仗势欺人,侵犯非难;④侮辱漫骂,恶语伤人;⑤露富显财,自我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