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本能性预防② - 详细

本能性预防②

本能性预防名词解释:行为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时基于人的逃避与防卫的本能,对犯罪行为人所实施的抗制与反击行为。生理与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具有无数的本能,而逃避、防卫是人类最主要的本能中的核心内容。逃避本能是指人为保护自身安全而具有的逃避一切危险事件与物品的本能性条件反射。防卫本能则包括三项内容名词解释:①逐退本能,即为保护属于自己的领域,逐退来犯者的本能;②报复本能,即受害后因不甘损失而予以回报的本能;③斗争本能,即被害或受侮辱后遂起而与之相斗的本能。由于犯罪行为是一种对被害行为人具有较严重的财物与健康破坏的行为,尤其是在典型的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活动中,行为人均会因已意识到的人身财物的潜在危害和已遭受损害的切肤之痛,而本能地采取逃避与防卫(逐退、报复、斗争)措施。人的逃避与防卫本能在预防犯罪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作用。逃避本能尽管在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消极,但常能因行为人对犯罪人的行为动机察觉得较早,而免受财物损失与身心蹂躏,因而,不失为某些人防止犯罪侵害的“上策”。防卫本能因其具有三种本能反映的形态,故功能效应则有所不同。逐退本能在防止被害,抗制犯罪活动中表现得最为积极主动,此种本能反应常能够使自己免受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侵害,并能将罪犯治服交由司法机关惩处,但同时,亦会遭到犯罪人的更疯狂的犯罪行为的侵害,并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招致伤残或被杀,女性则会受到强暴与杀戮。报复和斗争本能尽管都有防止被害应予抗争的觉醒一面,但均为犯罪被害已然后所采取的行动,故而仍属消极的犯罪被害的本能性预防措施。更何况因报复犯罪人的本能,则超出了法律所保护的范围,如果报复的行为触犯了刑律,还会受到刑罚的惩罚,使自己从被害人恶逆变为犯罪人。由于人的本能是受到自我控制能力影响与制约的,因此在预防犯罪侵害的本能反应中,则会因行为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预防犯罪,防止被害,行为人应有意识地加强对犯罪行为危害的逐退与逃避本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正向效能。同时,应当尽可能地控制或减弱对犯罪行为人的报复本能。避免被害人的恶逆变。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