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的神经化学研究名词解释: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神经系统的化学结构、神经结构的生物功能,以及所含物质的代谢过程等。这种研究使人们从分子水平认识心理与脑的关系,进而解释与犯罪之间的关系。目前,这种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名词解释:①中枢神经介质方面的研究。中枢神经介质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大脑整体功能起传导、抑制作用的物质,主要包括乙酰胆Ach,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儿茶酚胺CA,五羟色胺5—HT等种类。实验表明,Ach的含量与人的心理行为异常有关,紧张型患者Ach含量增高。NE与人的意识觉醒状态、生殖、饮食和情绪有关。DA与人的好奇、探究、运动行为有关,若DA紊乱,则会出现不思饮食,运动减少,对周围反应失去探究意愿等表现的“木僵”状态。CA与人的情绪关系密切,抑郁症是CA机能过剩引起,躁狂症则是脑内CA机能不足造成的。5—HT含量过高过低,会使人产生精神障碍。此外,脑肽类物质影响人的情绪、行为,γ—内啡呔导致躁狂症,β—内啡呔使人木僵症。②神经内分泌研究。下丘脑某些区域可以产生某些激素,激素进入下丘脑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前叶细胞,促进或抑制垂体释放各种神经介质,进而影响整个内分泌系统,产生心理异常,出现侵犯性、冲动性反应,进而导致犯罪。但是这种研究仅仅局限于化学方面的研究,忽略了一个人犯罪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结论必然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