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标签论② - 详细

标签论②

标签论名词解释:又称贴标签论、标定论、烙印论。西方犯罪学家从相互作用论演变出来的一种犯罪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是取决于社会对之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解释方式——它们被称作什么以及这种名称的含义。越轨行为是社会定义的结果,犯罪人就是贴上“犯罪人”标签,并被认同为犯罪的人。他之所以成为罪犯,是由于被打上了“犯罪者”的烙印,是社会、刑事司法制度实施烙印化的结果。这一理论的先驱是坦嫩鲍姆,他在《犯罪和社区》(1938)一书中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被确定为犯罪人身份并被当作犯罪人对待的人,最终可能导致自己也认为是犯罪人,并且以犯罪人身份来行动。其它代表人物还有贝克、莱门特、克雷西等犯罪学家。有的犯罪学家还对烙印化过程进行了不同分类。他们认为一个人一旦被打上了罪犯的烙印,就减少了他们接近合法的机会,这无异于鼓励他们转向非法机会去追求他们的目标,使他们在犯罪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而不可能改变过来,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而,贴标签是违法犯罪的催化剂、烙印社会强化违法行为和越轨行为。标签理论虽然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该理论不注重犯罪发生的初始原因,这一点不仅是它与其它犯罪学理论的主要区别,也是该理论明显的不科学之处。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