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反对派名词解释:1920年下半年在俄共(布)党内形成的无政府工团主义派别集团。其首领是施略普尼柯夫、梅德维捷夫、柯伦泰等。1920年9月,这一集团在俄共(布)全俄第9次代表会议上首次以这一蛊惑性的名称出现。在其后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中,工人反对派否认党的领导作用和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他们提出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交给“全俄生产者代表大会”,这些生产者联合组成产业工会,各产业工会应选出管理国家整个国民经济的中央机构。工人反对派还要求管理国民经济的一切机构必须只由相应的工会选举产生,否认党的领导,把工会同党和苏维埃对立起来,认为工人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不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而是工会。列宁指出,按照他们的主张去办,“党对无产阶级工会以及无产阶级对半小市民和纯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的领导、教育和组织作用,便完全被取消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484页)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对“工人反对派”的观点给予了坚决的斥责。在列宁提出的《关于我们党内的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的决议中强调指出,“工人反对派”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削弱共产党的坚定的领导路线,在实际上帮助无产阶级革命的阶级敌人。”并认为,宣传“工人反对派”的思想与党的称号是不相容的,必须同这种思想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代表大会要求立即解散党内的各种派别。代表大会以后,“工人反对派”中的大部分成员脱离了“工人反对派”,一些继续坚持错误观点的人便和托洛茨基派结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