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名词解释:又称清言、玄谈、雅谈。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远离世事、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风气。汉末魏初对人物的品评和对时事的议论称为清议。名士们都善于品评人物,“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张璠《汉记》)。清议主要是评讥时事,臧否人物。到了“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他们不敢再评讥时事,品评人物。“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世说新语·德行篇》注引《魏氏春秋》)。只能以谈《周易》、《老子》、《庄子》等“三玄”为中心内容,摈弃世务,“言及玄远”,专讲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始于魏夏侯玄、何晏、王弼等。当时士人争相慕效,到西晋王衍辈而大盛。史称王衍“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之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晋书·王衍传》)。东晋时,佛学兴起,清谈渐衰,但其与佛教合流,影响了佛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