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新民② - 详细

新民②

新民名词解释:使民众革除旧习、更新道德之意。语出《大学》名词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能有显明正确的道德标准,并用美好的道德教育,改造民众,培养出一代新民,使人人达到醇美的道德境界,国家就可以达到大治。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在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上有巨大影响。晚清梁启超从近代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角度阐述了一套新民理论。他自称“新民子”,著《新民说》,认为更新民德是当时救亡图存的第一要务。他提出的“新民”标准有十个方面的内容。即要有公德,要关心国家大事,不能独善其身,搞束身寡过主义;要有当家作主的国民意识,不能自甘为奴隶;要有进取冒险精神,积极向上,不能畏葸退缩,萎琐不堪;要有天赋人权思想;要有自由意识,要争政治上的自由,宗教(即思想信仰)上的自由,民族上的自由和生计(即经济)上的自由,并遵守法律,己之自由以他人之自由为界;要能自治,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自尊、自爱、自立、自治、自牧、自任;要有刚毅品质,要正直、刚强、忍耐和百折不挠,克服逆境,投身于社会进步事业;要有义务意识,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要重私德,要克服专顾自我的自私性、残忍性,倾轧性,狡伪性,凉薄性和苟且性。这种新民理论针贬了中国封建传统道德的落后面,在当时有着较大的进步作用。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