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之威名词解释:谢觉哉1919年4月在日记中提出并阐述的伦理范畴。他认为,在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中,教育者本人榜样的力量巨大,它可以加速教育的进程,影响教育的效果,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收到教育本身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教育者必须坦率诚实,亲厚真挚,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这样,对学生的责备不论宽严轻重,都会在他们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责备愈严,学生的感受会愈深,其德行的改变就会愈大;如果教育者心身不正,言行不检于暗室,却对学生严以示威,责而不诚,则必然象不守法纪的警察对人们进行管理一样,非旦无益于学生,难近于其心,而且还会伤害学生感情,疏远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南辕北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