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本地技术能力② - 详细

本地技术能力②

本地技术能力名词解释:指相对外国技术或引进的技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技术活动能力。这种能力既可以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也可以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地区或一个公司的技术能力。它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名词解释:(1)研究有效的替代技术和选择适用的技术的能力;(2)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有效地管理,即在投入产出过程中有效地使用引进技术的能力;(3)使引进技术适应特殊的生产条件,如适合本地资源和消费习惯的能力;(4)通过小规模革新,进一步发展引进技术的能力;(5)建立完善的研究开发体制,并在这种体制下进行重大革新的能力。影响本地技术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国家贸易政策,工业政策、教育和训练制度以及社会决策集团的利益,其中贸易政策对提高本地技术能力的影响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彻底奉行独立自主政策,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尤其对关键性的工业加以保护,才能有效地促进本地技术能力的提高,另一种认为,保护政策将无助于技术革新,只有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才能在竞争中尤其在国际竞争中迫使本地企业不断推进技术革新,从而提高技术能力。还有一种折衷的更切实际的观点,认为,在本地工业化初期,采取保护政策,并且政策应大力扶持建立本地生产资料工业,有助于提高本地技术能力。然后逐步导入竞争机制,面对国际竞争。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对于本地技术能力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本地技术能力,提出了5种假说名词解释:(1)革新的水平直接和竞争程度相关,即竞争程度决定技术变革的主要形式;(2)对本国学习国外技术及其产品的保护是建立和提高本地技术能力的必需条件;(3)通过诸如鼓励创新和保证技术辅助设备之类的政府扶持是本地技术能力的必需条件;(4)建立本地生产资料工业是本地技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需条件;(5)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本地技术能力的重要源泉。对一些新兴工业国的考察表明,保护政策是建立和发展本地技术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