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名词解释大全 - 和平 - 详细

“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第三代载人空间站,被誉为“人造天宫”。

“和平”号空间站的设计工作始于1976年,1986年2月20日发射升空。2001年3月23日北京时间14时零分12秒,“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地坠毁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据统计,15年来,共有31艘“联盟”号载人飞船、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实现对接,另外自1995年到1998年,“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航天飞机进行了8次对接飞行。

与“礼炮”系列空间站相比,“和平号”空间站的改进十分明显。

第一,对接窗口由2个增加到6个,从而大大提高了空间站的工作能力。

第二,首次使用了大面积的砷化钾高效太阳电池,包括3个太阳电池板,总面积98平方米,能提供电能10.1千瓦。

第三,站上装有8台计算机,它们控制各种系统和装置的工作,控制空间站的姿态和轨道,为航天员提供各种显示数据,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

第四,“和平号”空间站上装有遥控机械臂,它有效地解决了实验舱难以在侧向停泊对接口归位的问题。

第五,空间站主体内基本上不装科学设备,主要安装控制台、生命保障系统、身体锻炼设施、生活用品和休息室。

第六,“和平号”空间站一开始就能与“宇宙”1700号数据通信卫星通信,使空间站每绕地球一周,可与地面通信40分钟,比“礼炮”系列空间站长得多。在东经95°、西经16°和西经160°处3颗数据中继卫星发射后,“和平号”空间站已能实现与地面进行实时通信。

第七,在应用方面,由于采用了积木结构,“和平号”空间站可以和5个大型专业实验舱对接,因而实验的规模和范围扩大,灵活性也大大提高,整个空间站装置就位后,可为2~6名航天员提供400立方米的有效空间,可以提供30~36千瓦的电力。这些与“礼炮7号”相比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