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名词解释:
(ChangchunInstituteofAppliedChemistry,AcademiaSinica)前身是东北科学研究所,该所1948年10月在伪满大陆科学院残存部分的基础上建立,所址在长春。1952年该所划归中国科学院,改名长春综合研究所。195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迁到长春。1954年6月长春综合研究所的化学部分与该物理化学研究所合并,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共设5个研究中心,包括28个研究室。
该所各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如下:①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研究中心:定向聚合、多相聚合物、功能高分子、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高分子辐射化学、低聚合物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②物理化学研究中心:催化、电化学、激光化学、金属腐蚀及防腐;③无机化学研究中心:希土溶液化学、希土固体化学、熔盐化学、半导体化学及物理;④无机分析化学研究中心: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质谱法、光度和电分析;⑤结构化学研究中心:有机结构化学、波谱和能谱、X射线衍射、分子光谱。
自1948年10月到1985年,共取得700多项研究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200多项,重大的科研成果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6项(其中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及中国科学院一、二、三等奖多项;还有新型希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希土元素的光谱性质、络合物、结构化学、电分析化学及腐蚀电化学基础研究等。该所并培养研究生,为国家批准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出版物有《分析化学》和《应用化学》等刊物。(参见彩图插页第71页)
(孙书棋)